内蒙古呼伦贝尔一家两代人21年治沙3万多亩 只为沙丘变绿洲

作者:
字体:
发布时间:2020-09-07 22:26:26
来源:

 

打开凤凰新闻,查看更多高清图片

(1999年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周边的沙丘)

【零点新闻】呼伦贝尔盟9月6日电 人们总是憧憬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望无际的绿色,但是,谁会想到,这里也曾有一望无际的流动沙丘。

1999年,新巴尔虎左旗景德林场的景建华将当时场景拍摄了下来(见上图),成为永久的记忆。

如今,这片流动沙丘已经绿草茵茵,樟子松排排,满目绿色,与蓝天白云辉映(见下图)。

景建华说:“为了沙丘变绿洲,我和父亲,我们一家两代人,在这里吃住生活了21年。原先都是在沙丘上搭帐篷,现在在树林中盖上了砖瓦房,生活干活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。”

21世纪初,呼伦贝尔草原以每年2%的速度退化,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.2%。呼伦贝尔草原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沙带。这条沙带大部分位于新巴尔虎左旗,全旗共有沙地面积11060.4万亩。在2000年前后沙化严重时期,个别地区也出现过流沙掩埋公路,侵袭城镇的情况。为了防止沙化面积扩大,弥补林业部门造林力量不足的现状,1998年新巴尔虎左旗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,防风治沙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居民景如臣、景建华父子第一个响应政府号召,参与到当地植树造林工作中。

景建华向记者介绍:“ 98年冬天的时候,阿镇政府镇长韩亚兴找我父亲帮着完成政治任务,三荒五荒地的治理,起个带头作用,让我父亲,带领大家治沙种树。”

1998年,景如臣和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政府签订了一份《公益性沙地治理承包合同》,合同中约定,阿木古郎镇把镇东南侧20790亩(当时是大亩,换算成市亩为3.3万多亩)沙地承包给景如臣治沙,承包治理期从1999年至2029年。

从1999年起,景如臣、景建华父子将承包的沙地全部围封,起名景德林场,并年年造林。至今二十一年时间,景氏父子共造林三万多亩。

“现在每一片绿草,不知道反复栽种了多少次,人工拉水浇灌,舍不得买机器,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买树苗、雇人工上面。有时今天刚栽上树苗,晚上一场大风就吹没了。”景建华说:“他很对不住老婆孩子,舍得在草原上投资,舍不得给她们添件新衣服。二十多年了,粗略算起来投资也得上千万了。”

2018年,景如臣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草原。

如今,景建华要一个人担负起守护这三万多亩草原的重任。按他的话说,这么多年了,这里(草原)就是我的家。现在的草根仍未扎深,土层太松,生态非常脆弱,如果过度放牧或者车轮碾压,还会重回沙漠化状态。所以,现在的维护非常关键,但是,成本也非常的高。

景建华说,他只养了五六十头牛,每年挣个十多万块钱,又全部回哺给草原。每天除了放牛,就是种草、栽树,哪里的草成片的枯死了,必须重新栽种上,否则会起沙。

自从踏入这片沙丘,到改造成草原,景建华从来没有离开过。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”,不是他不想去,而是这里离不开他。

(同一位置,上图为2008年拍摄,下图为2020年拍摄)

石光银、殷玉珍、牛玉琴、苏和、石述柱、王友德………,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“治沙英雄”。他们的英雄事迹,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,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沙漠化治理的大军中去。

在呼伦贝尔大草原、在新巴尔虎左旗、在景德林场,这里没有鲜花,也没有掌声,而景建华仍在默默地,用一颗颗小树苗在沙漠里为自己写传。

“只为沙丘变绿洲”。这就是“治沙英雄”们一生不变的追求和信仰!

当今,还有许多许多像景建华这样默默无闻的“治沙英雄”。他们应当受到尊敬,受到爱戴,受到保护。

我们向“英雄”致敬!

零点新闻记者 侯易良 王泽闻新

 

>更多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各地新闻 |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社会与法 | 社会万象 | 奇闻轶事 | 娱乐热点 | 明星八卦 | 综艺新闻 | 影视快讯 | 楼市资讯 | 地产要闻 | 地方特色 | 美食营养 | 美食助兴
车界动态 | 新车上市 | 购车指南 | 体坛要闻 | 篮球风云 | 国际足球 | 中国足球 | 理财生活 | 创富故事
关于本站 - 广告服务 - 免责申明 - 招聘信息 - 联系我们
皖ICP备09015033号  无国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Powered by 无国界新闻   © 2002-2024 无国界新闻网 Inc.